Breaking News

撐教師 撐教育

日前,我跟一班教育界的選委見面,大家一起討論香港教育發展的現況和遠景,席間幾位年輕老師和我分享了他們工作上的困難,我希望以這篇文章回應幾位。

「教師是以人影響人,以人感動人的志業。」在我年紀與他們相若時,也在美國投身教育,我對自己的期許,就是以教育點亮自己及學生的生命。前晚的會面,我充份感受到他們對教育的熱誠,而且表現卓越,但因他們有的以合約制度聘任,或身邊朋友、同學工作多年仍然是合約老師,甚或在教育前線上流失,難免令老師們感到沮喪氣餒。

我深深記得,有老師清楚要我知道他在同一學校工作8年仍未獲得常額聘用,新學年更可能無法在原校繼續任教,另一位老師五年轉三校……你們苦心經營的師生感情或因此中斷,是何等令人惋惜及心痛。教師人心不穩,還談什麼生命影響生命?

請容我分享撰寫有關政綱時的想法。十多年前小學收生人數不足,導致教師人手過剩,超額教師的出現,校長、老師走上街頭、甚至絕食抗議的畫面,至今仍然記憶猶新。近年中學人口下降嚴重,誰都不願再看到教育界人心不穩,加上教師工作量因教育多元化而不斷加重,所以我於政綱寫明「中學逐步提升教師與班級比例」,期望即使學生人數下降,但維持教師人手,甚至有需要時不減反加,確保透過人手比例而提升教育質素。

我理解,目前近4000名合約教師可說是水深火熱,正承受每年續約、朝不保夕的不安感覺,正如我當年在美國當合約教師般,不單教學上難有長遠規劃及想法,更難捨是一段又一段有笑有淚的師生感情。以合約制聘用教師,難免造成三輸局面,教師沒有穩定的工作環境,或被逼離開,辛苦得來的教學經驗付諸流水,同時難以吸引人才加入教育行列,倘情況持續更會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對於香港的教育發展大大不利,受影響和傷害的更是學生。

遠水難救近火,大批合約教師於今年學期完結將不被續約,教育局應考慮即時延長三保及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超額教師保留期,使中學不需要在新學年「還人」,並同時重新訂定班級與教師比例,讓老師於合適崗位盡展所長。

我擔任財政司長9年半,教育一直是我「落重本」的範疇,至今達840億元,佔政府總開支約17.3%,以經常性開支計,更佔21.5%,為各政策範圍之中最多,多年來所有教育局提出的政策,全部有足夠撥款落實。社會上有人將香港教育開支佔相對本地生產總值(GDP)比例3.4%,與其他發達國家一般5%比例作比較,認為香港撥款水平太低。我絕對同意教育資源需要增加,我也同意以本地生產總值4%、5%作為參考目標,但香港作為一個成熟的經濟體,GDP增幅並不很大,而且GDP會隨著經濟環境有起有落,所以不宜作為單一指標。最重要是,我始終認為,人才是香港成功之本,不論經濟起跌,投放於教育、培育人才的資源絕不可手軟。

正如我當晚所說,不論日後誰當特首,都必須與前線教師代表有定期、緊密接觸,互相諒解彼此的困難,正因為我們有共同的目標,就是為了香港下一代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