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king News

有教無類

教育對社會非常重要,要改善香港教育現狀,除阻止操練風氣蔓延,為年輕人提供一個公平起點,亦是推動香港前進的根基之一。然而社會上有不少學生,仍因家庭背景而「難以起跑」。曾擔任校長的陳葒,8 年前毅然放棄高薪厚職,開辦「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幫助被主流教育制度遺棄的學生,近日我特地拜訪,希望更了解陳校長的工作以及學生的需要。

「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家境清貧或來自弱勢社群的孩子,同時亦有少數族裔。至今已有近 10,000 位義師,為超過 8,500 名學生進行義補,其義舉改變了不少年輕人的一生。

例如陳校長的學生明仔,中三時留過兩次級,入過男童院、被標籤為邊青。他曾輟學打工。輾轉之下認識了陳校長。陳校長鼓勵他從新學起,過程雖然漫長辛苦,但他最後成功重返校園,入讀職訓局,並成功前往寧波理工學院升學。在考過 6 次 IELTS 後,他去年終於成功,可在今年前往英國大學進修商學士學位。

明仔的故事,令我想到政府在繼續改善主流教育的同時,需要兼顧個體差異,提供更多元的教育及就業出路。除為弱勢學生補底,我們亦需要發掘學生的職業興趣,加強技術性訓練,並提升職業教育的認可地位,培育不同職業的專才,逐步擴大香港的職業光譜。這樣家長與學生就會有更多選擇,而不會擠在同一階梯上扭曲學習的本質。

我常說,如果一個社會的教育制度健全,補習不會出現。陳校長亦說,希望有一天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不再需要存在,這種就代表我們社會的教育問題得到解決。

我們的社會,總不能永遠靠陳校長、北河街明哥或各區見義勇為的善心市民,來修補社會上的種種漏洞。為政者在目暏這一切的同時,亦需要有承擔,有清晰的理念和長遠的政策去解決社會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