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king News

理大的Service Learning

新年伊始,在我們可以豐足過年之際,亦自然會關心身邊的弱勢社群。要幫助弱勢有很多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例如培養大學生關心社會的世界觀、教曉他們以專業知識服務群眾就是其一個方法。近年,教育界開始推行服務研習(SERVICE-LEARNING),即是透過課堂外的義工服務,讓學生將課堂所學到的專業知識貢獻社區。早前我就到訪理工大學,了解理大在這方面的成功經驗。

現時各間本地大學中,只有理大要求學生在畢業前,必須完成40小時的服務學習課程。校董會陳子政主席介紹,服務研習的義工服務,都和同學選修的學科有關︰例如理科同學會協助殘疾人士安裝義肢,或到東南亞地區建屋,文科同學會去為貧困地區從事義教等。這種結合學習和義工服務的教育,名副其實是實現「知行合一」,除了讓同學可以學以致用,能夠在過程中做好一件事或解決好一個問題,都有助建立同學的自信和正能量。

今天,理大義工的足跡已遍佈內地、東南亞,甚至遠至非洲盧旺達、中亞吉爾吉斯坦都有,在15/16學年,理大學生就為超過二萬名有需要人士服務近15萬小時,有在柬埔寨協助建屋的同學,在服務研習完結後隔一年,再自費到當地繼續義工服務,實在難得。

服務研習秉承了理大「開物成務,勵學利民」的校訓,協助輸出香港價值,對此我深深感謝理大貢獻社區以至世界的成就。

理大之行,令我回想起當年在MIT的經歷。當年身為建築系學生的我,曾在波士頓唐人街的長者服務機構「耆英會」當義工,和當時的女朋友Lynn一同照顧區內長者,除了洗衫、掃地、買餸及照料老人的工作外,我亦運用自已的建築知識,為耆英會興建了一間診所。這段義工經歷,讓我嘗到社會及人生中的甜酸苦辣,是我人生不可多得的經歷。

剛踏進社會的年輕人,必定都躊躇滿志,渴望能夠創一番事業,甚至要改變世界。透過service learning等的實踐,他們應該會明白,要成功改變世界,從來不可能單靠一個人,而是靠一整班人的努力和合作,若相信一個人的力量能夠做出成績,最終只會徒勞無功。

自古以來,年輕人的熱情,一直是是推動人類文明向前的動力,社會如果能夠適當誘導,他們肯定可以是一股健康的力量,如何達致這個目的,我認為必先要從理解開始,聆聽青年人的聲音,了解他們的夢想,透過溝通建立互信,讓他們一同參與改造社會的工程,描繪未來的藍圖,因為香港以至全世界的未來,始終也要寄託在他們肩上。